首页

艾丝带新人

时间:2025-05-29 23:48:56 作者:全国首枚!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手搓”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82276

5月27日

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手搓”探空火箭

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

火遍全网

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太厉害了”

“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可怕’”

“少年强则国强”

“人类满级小孩哥”

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

“手搓”火箭上天

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01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

  27日上午,中国首枚由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

  点火发射1分钟后,遥测数据显示,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7米,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

  “飞燕一号”探空火箭全长1.52米,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约为2450.16千米/时),由气动结构分系统、航电载荷分系统、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

  “真的发射成功了”“这一刻,我太激动了”“等火箭成功回收了,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天极航天”成员们围在一起,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飞燕一号”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来自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方案论证,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

  之后,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实验、加工、集成、装配和测试。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

  “自由翱翔的飞燕,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王裕宁介绍“飞燕一号”名字背后的涵义,他们将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努力挑战新高度,将来投身航天事业,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

  02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宇宙充满好奇,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他牵头组建“红箭航天社团”,学习火箭设计、燃料调配、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在多方支持下,燕川中学“红箭航天社团”的同学们牵头,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飞燕一号“。历时11个月,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

  “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能够启发、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李春林说。

  据悉,火箭发射期间,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四大商会发表联合声明 吁新田科技城发展规划尽快落实

[75] Eurostat, EU imports in green energy products higher than exports, https://ec.europa.eu/eurostat/web/products-eurostat-news/w/ddn-20241014-1.

免签与出入境政策“红利”不断“变现” 出行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并就台湾问题回答了现场提问。

最高检:检察工作“不被考核所累”明确各地指标数量不得超50项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高级技师,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

走进广胜寺,一座《黑神话:悟空》里的雕塑矗立在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前,成为这里的新晋“打卡地”。抬眼望去,整座琉璃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道道彩虹,十三层的塔身也是民间流传的“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的出处。

呼和浩特构建城市数据产业生态

韩正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表示中新互为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是国与国友好交往的典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合作展现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相信未来将取得更多更好成果。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凝聚共识,携手合作。中国将以自身稳定性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新机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